淀粉
物理性质
性状:粒状白色粉末
密度(g/mL,25/4℃): 1.5
熔点(oC):256-258
溶解性:不溶于冷水,酒精和乙醚
作用与用途
常温常压下稳定
避免湿,热,高温
无味无臭的白色粉末,有吸湿性。按淀粉来源的植物品种,可分为玉米淀粉、土豆淀粉、小麦淀粉、地瓜淀粉、高粱淀粉、木薯淀粉、大米淀粉等,其相应的形态、颗粒大小、组成、聚合度和糊化温度都有所不同。
性质与稳定性
1.新型药用辅料,用作增稠剂、稳定剂、填充剂、无糖药物赋形剂等用于水产、食品、石油等行业药用辅料,是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的主要原料用作药物赋形剂以及食品增稠剂、稳定剂、填充剂等
碘量滴定法的指示剂。淀粉酶的底物
2.淀粉可用于制造廉价的水溶性胶黏剂。淀粉的用途很广,除用作食品外,工业上用于制造糊精、麦芽糖、葡萄糖、酒精、山梨醇、甘露醇、麦芽糖醇、葡萄糖酸、草酸、各种变性淀粉、氧化淀粉胶黏剂等。医药上用作填充剂、崩解剂、胶黏剂。纺织及造纸工业上用作上浆剂、施胶剂。此外,在化工、石油、轻工、化妆品、精细化工等行业上都有广泛应用。
合成方法
1.将玉米用0.3%亚硫酸浸渍后,通过破碎、过筛、沉淀、干燥、磨细等工序而制成。
2.干燥谷物(玉米、小麦、稻米、马铃薯等)经粉碎得粗品,再经清洗、粉碎、分离、精制、脱水、干燥、包装等加工工序后制得精制淀粉。典型的湿法制备方法有马丁法、水力旋流法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三相卧螺工艺等。
马丁法 马丁法历史悠久,在国内被广泛采用。它有连续和间歇两种形式。在马丁法工艺中,用水洗涤生面团(和好的生面团需静置一定时间)以去除淀粉,经多次洗涤,面筋被复原成为弹性团块,淀粉用离心机分离。工艺流程为:

三相卧螺工艺 三相卧螺工艺是德国韦斯伐里亚公司开发的一种较新的小麦淀粉与谷朊粉分离方法。因工艺中采用了独特的专利技术———三相卧螺分离机而得名。国内已有该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其详细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制备 三相卧螺工艺同样也是采用面粉作为原料。面糊制备 原料面粉定量后进入混合器中与水混合形成面糊,面粉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0.85~0.95)。混合器使面粉颗粒充分水化,形成均匀的糊,不能存在混合不均匀的大颗粒或不均匀的小面团,以便于后续均质工序的顺利进行。均质 混合之后是均质。面糊打入均质机中,均质机的压力可通过改变均质阀的间隙进行调整,压力可高达10MPa。面糊通过均质阀时由高压迅速恢复到常压,由于压力的骤然变化,以及均质阀的剪切作用,使面糊熟化并实现蛋白质网络的迅速凝聚。均质使用的设备为普通乳品工业中常用的均质机。采用均质机并且经过15min的熟化作用,可以显著改善各种成分的分离效果;同时,给予面糊一定的能量使面筋有效聚合。不输入能量,仅仅将面糊熟化是不能达到好的分离效果的。
分离 均质熟化后的面糊用偏心螺杆泵输送到三相卧螺离心机进行各成分的分离。进机前可加入一定量的新鲜水或工艺水来稀释面糊。但此工艺中所加的水比马丁法及水力旋流法中的要少,大约1t面粉需用水0.3~0.9t。卧螺离心机是一种卧式离心机,内部安装有螺旋,螺旋的转速与转鼓的转速稍有不同,速差约为60min。这种离心机的分离因素在2000~4000之间。三相卧螺离心机采用双电机双减速器技术使得螺旋与转鼓的速差可随时调节。同时,在溢流出口端设有喷嘴,可以分离出第三相———中相,这是三相卧螺离心机与普通卧螺离心机的重要区别之处。固体是进料中密度最大的部分,经卧螺分离后由螺旋推进器推进,作为底流排出。溢流由1台内置的向心泵排出,这样可以将工艺中形成的泡沫状物料迅速地强制排出,同时还节省了1台输送泵。因为戊聚糖的密度比较小,它主要分布在溢流中。这样,在工艺的前端就将这种黏稠的物料与面筋分离开,使得工艺中所需的新鲜水量减少,而且后续面筋分离和产品的品质都不会再受到戊聚糖的影响。
淀粉洗涤 由三相卧螺离心机分离出的底流通常加工艺水稀释后,送往离心筛处理,除去残余的纤维。然后进入多级旋流器洗涤,通常采用12级淀粉洗涤旋流器。在底流中还含有一些小的B淀粉、戊聚糖和细纤维。为了能更好地将其分离,采用一种立式高速三相碟片喷嘴离心机放在旋流器组之前与旋流器组搭配使用,保证了淀粉洗涤的高效、彻底。
面筋收集 三相卧螺离心机所得的底流和溢流分别由筛子处理一下,以回收更多的可以形成团块的面筋。回收的面筋再回到工艺中与中相一起处理,得到的湿面筋进一步脱水、干燥制成谷朊粉。
三相卧螺工艺由于采用了三相卧螺离心机,把物料分为三相,在工艺前端就将戊聚糖分离除去,因此节省了水的用量,保证了成品的质量。淀粉洗涤采用高速三相碟片喷嘴离心机与旋流器组合处理,使淀粉的纯度更高。当然,本工艺多采用进口设备,有操作较麻烦、成本较高等缺点。
贮存方法
密闭、阴凉干燥保存
生态学数据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7.5
2、 氢键供体数量:11
3、 氢键受体数量:20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2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306
6、 重原子数量:47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950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2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