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红B
物理性质
性状:红色至红褐色粉末,0.1%的水溶液呈微蓝的红色,无臭。
溶解性:能与水、甘油和丙酮互溶,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25oC时溶解度为:9.0%(水)、1.0%(50%乙醇)、6.0%(50%丙酮)、16.0%(50%甘油)。
作用与用途
1.染着力强,耐热性、耐碱性、耐氧化还原性和耐细菌性均好,但耐光性、耐酸性很差。
2.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最大吸收波长526nm±2nm。在pH值3时产生沉淀。
性质与稳定性
1.主要用作塑料润滑剂,适用于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聚氯乙烯等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等
2.食用红色色素。可用于淀粉、焙烤食品、小虾、洋火腿、香肠、樱桃等。常与其他色素配合使用。用量5~100mg/kg。
3.作食品着色剂,我国规定可用于红绿丝、染色樱桃罐头(系装饰用)中,最大使用量为0.10g/kg;在调味酱、各种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和青梅中,最大使用量0.05g/kg。
4.食用红色色素。广泛应用于发酵性食品、焙烤食品、冰激凌、鱼糕、腌制品等非酸性食品,亦可与其他食用色素配合使用。不用于饮料及硬糖。使用量5~100mg/kg。
5.食用红色色素。用于化妆用香精、牙膏、花露水、浴液、洗发水等着色,但不得用于眼部化妆品。
合成方法
1.赤藓红的制备
将间苯二酚加热熔融,加入邻苯二甲酸酐搅匀熔化,加热至185℃反应半小时,生成深黄色的间苯二酚酞,此时呈液体状态。在搅拌下加入粉末状无水氯化锌,搅拌至完全溶解,并逐步升温至210~215℃,加热至反应物完全固化,再冷却、粉碎得粗融物;将此粗融物与稀盐酸加热共沸,浸出氯化锌和残留的间苯二酚,过滤、水洗、干燥后,再用乙醇提取未反应的间苯二酚酞,提取过的产物经干燥即得荧光素。
将荧光素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碘进行反应,反应物中加入盐酸,析出结晶,然后将其转化为钠盐溶液,浓缩即得产品。
赤藓红铝色淀的制备。
由氯化铝、硫酸铝等的铝盐与碳酸钠等的碱类制取氢氧化铝,然后加于赤藓红水溶液中,沉淀而得产品。
2.由苯甲醛-4-磺酸与二乙基间氨基苯酚缩合生成的产物,经浓硫酸脱水,用重铬酸钾、高锰酸盐或氯化铁氧化,制成钠盐。
3.由间苯二酚、邻苯二甲酸酐及无水氯化锌加热熔融而得的粗制荧光素,经精制、碘化后,用氯化钠盐析,再经精制而得。
4.以荧光黄为原料与碘反应后加氢氧化钠成钠盐,经精制、过滤得成品。
毒理学数据
1、 急性毒性:LD50:1900mg/Kg(大白鼠经口)
ADI:0~0.1mg/kg(FAO/WHO-1994)。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5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互变异构体数量: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89.5
7、重原子数量:31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797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3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有害
安全标识:S36
危险标识:R22
贮存方法
1.贮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
2.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
3.应与还原剂、易燃物、可燃物等分开存放。
4.不能与食品、饲料等共储混运。
生态学数据
对水是极其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
2、 摩尔体积(m3/mol): 无可用
3、 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
4、 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