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无臭,不燃烧、不助燃,可压缩至高压的气体。
密度(g/mL,0oC,54.90MPa):1.066
密度(g/mL,20oC,5.88MPa):1.284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1.52
熔点(oC):-56.6
沸点(oC,常压):-78.6
折射率(12.5~24oC):1.173~1.999
黏度(mPa·s,21oC,5.92MPa):0.0697
蒸发热(KJ/mol,升华):25.25
熔化热(KJ/mol):8.33
生成热(KJ/mol):394.40
饱和蒸气压(kPa,20oC):5724.9
比热容(KJ/(kg·K),20oC,定压):2.8448
临界温度(oC):31
临界压力(MPa):7.15
溶解度(%,22.9oC,水):<0.05
蒸气压(MPa,5.9~14.9oC):4.05~5.07
热导率(W/(m·K),12~30oC):0.10048~83.74×10-7
体膨胀系数(K-1,-50~0oC):0.00495
体膨胀系数(K-1,0~20oC):0.00991
溶解性:液态二氧化碳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如乙醚、氯乙烷、甲醚、对二氯苯、二硫化碳、戊烷、戊烯、二甲苯等。异丁烯、甲醛、环氧乙烷、氯乙烯、乙烯等在高压下也可溶于液态二氧化碳。其他如萘、菲、碘仿、对二溴苯及硝基酚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溶解。无机化合物如硅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在高压下能部分溶解于液态二氧化碳。
作用与用途
1.低温时为压缩液化气体,或白色固体(干冰,薄片或立方体)。
在5.07 MPa(50大气压)下,可压缩成为无色液体,其相对密度1.101(-37℃),升华点-78.5℃,熔点-56.5 ℃(5.2×105Pa)。液态二氧化碳冷却到-21.1 ℃,压力0.415MPa则生成固体二氧化碳(称干冰carbonice),其相对密度1.56(-79℃)。溶于水,气体二氧化碳溶解度171.3g/cm3水(0℃),水溶液呈酸性。 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性质稳定,高温下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气。与微量水共存时呈酸性。
2.最高容许浓度未作规定,操作时要戴防毒面具。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低时对人体无害,但当其浓度超过20g/kg时,会使人呼吸加快,浓度增大至250g/kg时,则可使人致死。
性质与稳定性
1.气体二氧化碳主要用作制纯碱、化肥(碳酸氢铵、尿素)及合成甲醇和无机盐工业的原料,亦用于钢铸件淬火和铅白制造,还用于制造干冰等。液体二氧化碳用于焊接、发酵工业、冷却和清凉饮料、制糖工业、医用局部麻醉,还用作大型铸钢防泡剂、植物成长促进剂、防氧化剂及灭火剂等。固体二氧化碳用于青霉素生产,鱼类、奶油、冰淇淋等食品贮存及低温运输等方面。
2.超临界状态作溶剂使用。二氧化碳无毒,不燃烧和价廉,作超临界溶剂在均相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于溶解非极性、非离子型和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温度高于31℃条件下的液态二氧化碳主要用于香水和食品工业中做调味品及香料的溶剂。
3.高纯二氧化碳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二氧化碳激光器。在聚乙烯聚合反应中用作调节剂。气体二氧化碳用于碳化软饮料、水处理工艺的ph值控制、化学加工、食品保存、焊接气体、植物生长刺激剂、杀菌气的稀释剂、杀虫剂、熏蒸剂及可作各种分析仪器的标准气和校正气,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充填气,电子对撞机用载气,半导体制取工艺用保护气、平衡气,还可配制其他特种混合气等。液体二氧化碳用作制冷剂,提高油井采收率和橡胶磨光。固体二氧化碳广泛用于冷藏奶品、肉类、冷冻食品、冷冻剂。
4.用作防腐剂、制冷剂、推进剂、萃取剂、保护性气体和碳酸化剂.
合成方法
1.煅烧法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白云石)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经水洗、除杂、压缩,制得气体二氧化碳。
2.发酵气回收法生产乙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经水洗、除杂、压缩,制得二氧化碳气。
3.副产气体回收法氨、氢气、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往往有脱碳(即脱除气体混合物中二氧化碳)过程,使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经加压吸收、减压加热解吸可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气。
4.以碳酸钙和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时。将碳酸钙(也可用大理石,但需用稀盐酸清洗)装入启普发生器,用盐酸(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为1∶1)发生二氧化碳。如果原料中含有杂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含有氯化氢、硫化氢、氧气、空气和水蒸气等,可用饱和硫酸铜水溶液和碳酸氢钾和干燥剂等除去杂质。
5.加热使碳酸氢钠分解也可制得二氧化碳。将碳酸氢钠充分干燥后装入硬质玻璃管中,在管口处装填玻璃棉后封闭,用抽气泵抽真空。然后,加热使碳酸氢钠分解。最初发生的二氧化碳可放掉。分解产生的气体需导入用冰冷却的导管中,使气体中的水蒸气冷凝下来,再将气体先后导入分别装有氯化钙和五氧化二磷的U形管中使其干燥。100℃时,碳酸氢钠的分解压力为731mmHg(1mmHg=133.322Pa),120℃时为1250mmHg。
6.一般以副产物二氧化碳为原料气,用吸附膨胀法从吸附相提取高纯二氧化碳,用低温泵收集产品;也可采用吸附精馏法制取,吸附精馏法采用硅胶、3A分子筛和活性炭作吸附剂,脱除部分杂质,精馏后可制取高纯二氧化碳产品。
7.炭窑法 由炭窑窑气和甲醇裂解所得气体精制而得.
贮存方法
1.存放在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中,仓温不得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爆、易燃品分开存放。
毒理学数据
1、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2001)。当吸入CO2气体量达5%~6%时,可刺激中枢,使呼吸加快;吸入量10%以上时会导致头昏、出汗、呼吸困难,高浓度会导致血压增高,甚至死亡。二氧化碳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作用
2、使用时汽化的蒸气比空气重(相对密度1.53,以空气相对密度为1),在氧气不足时有窒息的危险。二氧化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更高浓度时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时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如不及时救出,很易发生危险,出现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停止或休克。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9000mg/m3。
生态学数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6.98
2、 摩尔体积(m3/mol):44.7
3、 等张比容(90.2K):60.9
4、 表面张力(dyne/cm):3.4
5、 介电常数(F/m):
6、 偶极距(D):
7、 极化率(10-24cm3):2.76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9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2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34.1
7、 重原子数量:3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18.3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1013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