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
物理性质
性状:具有金属光泽的红紫色、几乎是黑色的斜方晶系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
密度(g/mL 25oC):2.703
熔点(oC):240
溶解性(mg/mL):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
作用与用途
1.溶于水成深紫红色溶液,遇乙醇、过氧化氢则分解。加热至240 ℃以上放出氧气。强氧化剂,在酸性介质中还原成Mn2+,碱性或中性介质中还原为二氧化锰,与Mn2+作用生成二氧化锰,反应过程中均放出氧。与浓硫酸接触易发生爆炸,在冷却情况下,与浓硫酸作用析出高锰酸酐黑绿色的油状液体。与有机物接触、摩擦、碰撞,因受热放出氧会引起燃烧。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若不慎触及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工作环境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在240℃下分解。水溶液为深紫红色,呈中性。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为283g(0℃)、6.51g(20℃)、32.35g(75℃)。本品为强氧化剂,与易燃物混合,一经摩擦即着火爆炸.
2.与易燃品接触能引起着火,吞入有毒!
3.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可刺激结膜, 使眼介质着色, 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 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口服剂量大者,口腔黏膜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竭.
4.室温下稳定;由于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应保存在玻璃容器、铁质容器或者聚乙烯容器中。
性质与稳定性
1.用途在化学品生产中,广泛用作氧化剂,如用作制糖精,维生素C、异烟肼及安息香酸的氧化剂;在医药上用作防腐剂、消毒剂、除臭剂及解毒剂;在水质净化及废水处理中,作水处理剂,以氧化硫化氢、酚、铁、锰和有机、无机等多种污染物,控制臭味和脱色;在气体净化中,可除去痕量硫、砷、磷、硅烷、硼烷及硫化物;在采矿冶金方面,用于从铜中分离钼,从锌和镉中除杂,以及化合物浮选的氧化剂;还用作特殊织物、蜡、油脂及树脂的漂白剂,防毒面具的吸附剂,木材及铜的着色剂等。食品级用作漂白剂、消毒剂、脱臭剂、水质净化剂及饮料用二氧化碳的精制剂。有强氧化作用,可除臭消毒,医药工业用作防腐剂、消毒剂、除臭剂和解毒剂等。
2.在化学品生产中,广泛用作氧化剂,如用作制糖精、维生素C、异烟肼及安息香酸的氧化剂;医药中用作防腐剂、消毒剂、除臭剂及解毒剂;在水质净化及废水处理中,作水处理剂,以氧化硫化氢、酚、铁、锰和有机、无机等多种污染物,控制臭味和脱色。还用作漂白剂、吸附剂、着色剂及消毒剂等。在混凝土外加剂中用作膨胀剂。
3.用作分析试剂,如配制氧化性标准溶液,作氧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漂白纤维及作杀菌剂。
4.高锰酸钾在塑料电镀中可用于某些材质的化学粗糙化处理,也可用于线路板制造孔金属化的孔壁处理。在铝及合金的钝化处理中,可代替六价铬进行金色钝化处理,亦可用作铝及合金化学抛光的添加剂。
在溶液分析中,高锰酸钾是重要的滴定试剂,可用于过氧化氢、亚铁盐等的氧化还原滴定分析。
合成方法
1.焙烧法氢氧化钾熔融脱水,与软锰矿粉混合,经冷却粉碎后,在240 ℃温度下,吸收空气中的氧,氧化焙烧缓慢地转化为锰酸钾,用水或稀溶液浸取后,压滤,配制电解液组成为:锰酸钾160~180 g/L。氢氧化钾(游离)45~60 g/L、碳酸钾<60 g/L。电解终点控制电解液中锰酸钾40~60 g/L,氢氧化钾(游离)90~110g/L,经离心分离得高锰酸钾粗品,再经重结晶、 离心分离、干燥制得高锰酸钾成品。
贮存方法
1.远离火种、热源。注意防潮和淋雨。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燃、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
2.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库房内,与有机物、易燃品、木炭、糖、甘油、双氧水、酸类物质及氯的化合物等严格隔离贮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失火时,可用水和沙土扑救。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LD50:1090 mg/kg(大鼠经口)。对眼睛有刺激作用,能刺激黏膜,使眼介质着色。
生态学数据
对环境不对造成污染。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2、 氢键供体数量:1
3、 氢键受体数量:4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71.4
7、 重原子数量:6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114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2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1490 5.1/PG 2
危险品标志: 氧化剂有害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60 S61
危险标识:R8 R22 R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