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素
物理性质
性状:橙色粉末
熔点(oC):320
溶解性:溶于热乙醇、冰乙酸、碳酸碱和氢氧化碱,并显亮绿色荧光,稍溶于水、苯、氯仿和乙醚
作用与用途
避免氧化物接触
性质与稳定性
1. 吸附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荧光光度分析硫离子。滴定氯、溴和碘。荧光素是发光物质的基质。使许多生物具有荧光的物质。它与ATP形成复合物(荧光素腺苷),然后再与荧光酶(1uciferase)结合。氧化过程中激活的荧光素发光。整个反应用作活的生物的检出或对很低程度的细菌污染作定量分析。例如用荧光光度计计量。
2.用作荧光吸附指示剂,用于沉淀滴定测定Cl- 、Br-、 I-及SCN-银盐。还用作酸碱滴定荧光指示剂,PH值4.0(蓝绿色)~6.6(绿色)。
3.用作化学分析的指示剂、生物染色剂和化妆品着色剂。
合成方法
1.将间苯二酚加热至150℃,使之全部熔融,边搅拌边加入理论量的邻苯二甲 酸 酐,混匀并熔融后 升温至185℃,保温半小时,然后慢慢加入适量新焙烧的无水氯化锌,当完全溶解后,逐渐升温至210~215℃,整个过程均需不停地搅拌:
贮存方法
保持容器密封,放入紧密的出藏器内,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腹腔LDLo: 600 mg/kg;小鼠静脉LC50:300 mg/kg;小鼠LCLo:600 mg/kg;
兔子静脉LDLo;300 mg/kg;豚鼠LDLo;400 mg/kg。
2、 致突变性:
DNA加合物检测系统:细菌—大肠杆菌:15umol/L
生态学数据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88.58
2、 摩尔体积(m3/mol):215.4
3、 等张比容(90.2K):647.7
4、 表面张力(dyne/cm):81.6
5、 极化率(10-24cm3):35.11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4
2、 氢键供体数量:2
3、 氢键受体数量:5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 互变异构体数量:5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76
7、 重原子数量:25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52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安全标识:S22 S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