讬物陈喻
基本解释
借事物设喻。 元 杨载 《诗法家数·讽谏》:“古人凡欲讽諫,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託物陈喻,以通其意。”
成语(Idiom):讬物陈喻 (tuō wù chén yù)
发音(Pronunciation):tuō wù chén y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通过具体的事物来阐述道理或表达意思。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讬物陈喻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讬物”指的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问题,“陈喻”表示阐述道理或表达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述抽象的道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讬物陈喻常常用于教育和演讲中,用来给听众或学生提供生动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概念。它也可以用于写作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讬物陈喻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曰:‘人之为学有小大之分也,而不知者不知也。以小见大,以陈见久。如其春桃李杏之未落也,皆先发芽而后生实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学习知识的人有大小之分,不懂的人不懂就是不懂。通过小事物可以看到大道理,通过具体的例子可以更好地阐述抽象的概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讬物陈喻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形成了一个修辞手法的固定搭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善于运用讬物陈喻的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难懂的知识。
2. 演讲中加入生动的讬物陈喻可以使听众更容易接受和记忆演讲内容。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例如,将抽象的概念想象成一个大箱子,而具体的事物是装在箱子里的物品,通过打开箱子,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物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概念。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的成语和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和听取他人的演讲,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讬物陈喻等修辞手法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喜欢老师用讬物陈喻的方法给我们讲故事,更容易理解。
2. 初中生:老师用讬物陈喻的方式解释了数学题,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3. 高中生:我们在写作文时,可以用讬物陈喻来丰富文章的表达。
4. 大学生:在演讲中加入讬物陈喻可以使听众更容易接受和记忆演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