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虫
基本解释
(1).古人把动物分为五类,即羽虫(禽类)、毛虫(兽类)、甲虫(昆虫类)、鳞虫(鱼类)、倮虫(人类),合称“五虫”。见《大戴礼记·易本命》。《西游记》第一回:“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 阎王 老子所管。” 清 恽敬 《都昌元将军碑铭》:“有血气之中,毛羽鳞介,并在五虫,而人为最验。”
(2).泛指各类动物。 林紓 《译<孝女耐儿传>序》:“如张明镜於空际,收纳五虫万怪,物物皆涵涤清光而出。”
成语(Idiom):五虫
发音(Pronunciation):wǔ chó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五种害虫,比喻社会上的败类或危害社会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五虫指的是蝇、蛇、蚁、蚂蚁和蜘蛛这五种害虫。成语中的“五虫”比喻社会上的败类或危害社会的人。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的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于社会评论、道德教育等场合。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不负责任、道德败坏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庄子·内篇·养生主》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五种害虫破坏庄稼的情景。后来,人们将这五种害虫比喻为社会上的败类,形成了成语“五虫”。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人竟然是五虫之一,不能再信任他了。
2. 不要和那些五虫为伍,以免被连累。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五种害虫的形象与五虫的含义联系起来记忆。例如,将蝇、蛇、蚁、蚂蚁和蜘蛛的形象与败类、危害社会的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趣的联想。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道德、社会伦理相关的成语,加深对社会价值观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五虫是坏虫,不能让它们伤害庄稼。
2. 小学生:我们要远离五虫,做一个好孩子。
3. 初中生:社会上有些人就像五虫一样,危害社会安宁。
4. 高中生:我们要警惕五虫的存在,保护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