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博
基本解释
太学博士或太常博士的省称。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軾 曰:‘ 軾 自来殛恼朝庭多,今日必是赐死。死固不辞,乞归与家人诀别。’ 僎 始肯言曰:‘不至如此。’ 无颇 ( 祖无颇 )乃前曰:‘太博必有被受文字。’” 僎 , 皇甫僎 ,时为太常博士。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养素堂文集》:“ 六朝 、 唐 人称太学博士为太博。”
成语(Idiom):太博
发音(Pronunciation):tài bó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知识渊博,学问广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太博是由“太”和“博”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太”表示极其、非常之意,“博”表示广泛、丰富之意。太博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学问广博,表达了对其学识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太博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学者、专家或知识渊博的人。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们学识广博、才华横溢的赞美之情。例如,在学术界或教育领域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或研究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博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卷一百六十·孔子世家》中的一则故事。相传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孔子,“夫子何以谓之太博?”孔子回答说,“太,广也;博,多也。闻道多,而举不惑者,是以谓之太博也。”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对于学问广博的人的赞赏和认可。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博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学问真太博了,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
2. 这位教授是个太博的学者,他的研究成果举世瞩目。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太博这个成语:
1. 将太博的发音与“太多”进行联想,表示知识广泛、丰富。
2. 将太博的意思与一个渊博的学者形象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太博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学者的著作和思想,例如《论语》、《孟子》等。这些经典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学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太博这个成语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你真太博了,每天都能给我们讲许多有趣的故事。
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太博的人,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
3. 高中生:他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真是太博了。
4. 大学生:这位教授是我们学院最太博的专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备受赞赏。
5. 成年人:他的学识真太博了,无论是历史、文学还是科学,都了解得很透彻。